我校刘睿教授在太阳磁场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。该项研究论文以为题发表于天体物理顶级期刊《》(ApJ, 818, 148, 2016)。我校汪毓明教授也是论文的重要合作者之一。近日应美国日震和磁像仪()仪器组邀请,刘睿教授撰文介绍该项成果,作为使用数据的亮点工作发布于该仪器组网页HMI Science Nuggets。自年搭载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()上发射升空后,一直是研究太阳磁活动最重要的仪器。
磁流绳被认为是太阳爆发活动(包括耀斑、日珥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)中的核心结构,刘睿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陈俊发展了快速计算磁压缩因子(用来衡量磁场连接性的变化率)和磁螺绕数(用来量度相邻磁力线相互缠绕的圈数)的算法,并用于研究太阳活动区中磁流绳的结构、稳定性和演化,发现成熟的磁流绳可由足点或横截面处的强区域认证,这一区域的边界多为磁场准间断面(表现为高因子),并且通过寻找的极值可以可靠地确定磁流绳的主轴,且这一极值通常在耀斑前半小时内增强,在耀斑峰值后下降,不论是束缚耀斑还是爆发耀斑都有类似规律,因此监测的变化对于预警太阳爆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。
Tw = -1的等值面所揭示的磁流绳结构
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组部青年创新人才计划、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计划等的资助。